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以德立校 育人为本

来源: 延安市教育局 作者: 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 发布时间:2023-04-17 10:13

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原名杨家岭小学,创建于1974年,位于杨家岭革命旧址旁。学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条主线,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调动校内外育人积极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多年来,学校依托革命圣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优势,扎实开展红色教育入脑、入心、入行系列活动。以“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访红色足迹”四种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励志感恩教育。一是建立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西北局等12处德育教育基地,把思政课堂延伸到德育基地,加大对“红领巾讲解员”的培训,学校60名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利用节假日和周末,走入红色旅游景区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作义务讲解,讲红色故事,弘扬延安精神。二是组建了“小军号”故事班、“小百灵”合唱团、“小红星”剧场、“小喇叭”广播站,开播了“学习播报”“为你读书”“红故事大讲堂”等栏目,为孩子们搭建锻炼平台,起到使红色教育内化、从小学英雄,长大做英雄,立大志,成大才,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目的。

——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学校一是结合陕北的地域文化,开展“四进”课堂活动,让民歌、剪纸、腰鼓、秧歌走进课堂,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特色人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认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立志做新时代好少年。三是积极开展“四心”(即:孝心、爱心、责任心和感恩心)教育,在教育中循循善诱,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素养。

——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全面发展。学校倡导活动即课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利用每周三下午扎实开展乒乓球、足球、合唱、口风琴、书法、绘画、舞蹈等16个体育、艺术社团活动。定期举办“三节三会”活动,即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春秋季运动会、故事会、读书分享会大型活动。持续开展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通过这些活动来实现每人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目标。让这些孩子在活动中不断地表现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学生劳动教育基地,以蔬菜种植为主,学生参与开垦、栽种、浇水、除草、采摘等一系列教育体验活动,落实每日各班指定值日生定时打扫,每周的星期二进行大扫除活动。强化家校协作,要求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布置适当的家务劳动作业,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加强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始终将“好习惯,益终身”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目的。一是童谣引路,学校创编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文明礼仪三字歌》《爱护环境卫生三字歌》等,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开展了学生一日常规竞赛、文明礼仪操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二是榜样示范,学校专门设立“我们身边的榜样”“每周一星”专栏,通过评选博学之星、文明之星、才艺之星、纪律之星、劳动之星、美德少年等,让学生学有榜样。三是学科渗透,学校要求教师抓住学科特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学习习惯和道德习惯的培养。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建立起横向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

德育工作是一个常态化工作,“双减”背景下更要不断探索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扎实稳步前进。凝心聚力,继往开来,壮志满怀,笃志前行,我们将继续以“心怀感恩,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目标,将宏观目标和细致实践相结合,促进“杨小”德育更好地发展,携手共进续写华彩篇章。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