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新圩中心小学围绕党建强基固本、夯实教育根本、突出以人为本,做深基层党建、做实“双减”提质、做细心理健康,用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通过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办“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阳光向上、自信自强的心态,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根基。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新圩中心小学把学生“心上事”,作为学校“上心事”,从“心”出发关爱学生,用心化解学生“心事”。学校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筑牢学生心理健康屏障。近3年来,累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50小时,服务学生210人次,消除学生心理隐患300多个,打造充满温情和人文关怀的校园。学校获评2023年度吉安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强基固本 做深基层党建
教师是学校长足发展的根基。为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新圩中心小学党支部把党建工作做在平常、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学校党支部推行党员“亮身份树能力、亮承诺树作风、亮形象树业绩”,让党员身份“亮”起来、党员作用“强”起来、党员教师“用”起来,增强头雁领航能力,带动广大教师在教学岗、教研岗、帮扶岗、护学岗建功立业。
亮身份树能力。学校党支部根据岗位特点,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教学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岗”。全体党员挂点班级,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各项事务。开展“党建促教研”活动,将党建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党员教师牵头组织课题研究等,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由经验丰富的党员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成长,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教师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深入开展青蓝结对、校本教研等,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亮承诺树作风。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发出“争做有教学风格、有教育思想、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的承诺。按照“立足课标、全员参与,互评互议、争创一流”的思路,以“党员示范课”为抓手,组织党员教师上示范课,通过优质课评比、教学能手评选、现场教学观摩研讨等,实现党建与教学“一岗双优”。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把优秀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带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构建“党员—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市区名教”梯度培养模式,培育教育教学“领头羊”。
亮形象树业绩。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万师访万家”“送教上门”活动,提升党员教师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推动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双向学习,互促互补,在教育教学上树业绩。深入开展党员教师“三个一”活动,即帮带一名教师、开展一次家访、关爱一名留守儿童。“家校村”三位一体,重点对单亲、留守儿童家庭进行照顾,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认领微心愿,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夯实根本 做实“双减”提质
围绕“双减”提质增效主线,新圩中心小学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在优化高效课堂、优化作业设计、优化课后服务三方面着力,“减”出精彩 ,“增”实成长。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堂到作业,从考试到课后延时服务,从学生到教师……持续推进“双减”走深走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减负提质”实际成效让教育更加美好。
在优化高效课堂上下功夫。高效课堂是“双减”提质增效的关键。学校立足课堂主阵地,规范备课行为,明确备课内容,丰富备课形式,强化集体备课。通过“集体研读教本—个人示范教学—个人课后反思—集体教学总结”,形成“集体+”校本教研模式,编排一套适合学情的校本教案,把课堂教学质量“增”上来,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吃得饱”,让“跑得慢”的孩子“跟得上”。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研讨课,新任教师、青年教师上“过关课”,举行“同课异构”“校内校际”公开课,形成从备课、说课、听课、比课、观课、评课、研课的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学方式,优化高效课堂。
在优化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学校建立以班级、备课组为单位的作业总量审核、质量评价、校内公示、检查通报等制度,对作业总量每天一调控,作业质量每周一分析,确保作业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按照基础性、提高性、拓展性原则,结合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基础作业+弹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化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将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提升作业实效,把学生从低效、机械、重复性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保证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
在优化课后服务上下功夫。学校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足球、篮球、舞蹈等社团活动,实行“菜单式”选课,让学生各有所爱、各有所乐、个性发展,在课后服务中体验快乐,收获成长。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开展“阅读点亮人生、经典伴我成长”优秀读书评选、“我的读书故事”征文、“燃烧读书激情,让生命精彩”演讲比赛等,“书香校园”系列活动如火如荼。通过阅读赋能成长,形成浓厚的书香校园文化特色,让教育回归学校、让学校回归育人。
以人为本 做细心理健康
“同学们,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迎着阳光,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周一早上8时不到,伴随阳光心理广播娓娓道来的小故事,同学们走进新圩中心小学,整个校园充盈着蓬勃的朝气和生机。为实现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新圩中心小学构建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培养积极、乐观、自信的人格。
心理课程“贴心”。学校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队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形成全员联动、全科融合、全程贯通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将其列入课表。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融入大量游戏、事例,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困惑,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指导帮助。结合小学毕业考试,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科学复习、积极应考。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备课时着力挖掘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并在课堂上适时导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温情。
心理疏导“润心”。心理疏导是化解心理问题的第一道防线。学校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等重点学生的跟踪管理。为打好心理健康“预防针”,织密心理健康“防护网”,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集阳光心理广播站、“心语”小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一体的心理咨询室。目前,心理咨询室配备了2名心理健康教师,建立健全了预约、接待、评估、咨询、反馈等一整套流程,面向全校学生倾听心声、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心语”小屋设谈话室、宣泄室、沙盘室、音乐放松区等7个区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心理预防“暖心”。学校将心理教师的联系方式公之于众,学生可通过电话、QQ、微信等,在线进行心理求助。全面推广“心语”信箱,学生有心理疑问,可用书信方式进行倾诉。“心语”信箱每2天打开一次,目前收到学生来信120封。每一封信,学校均会逐一研判回复,分门别类采取心理疏导、家访约谈等方式处理。积极开展教师“家庭大走访”,深入了解学生性格养成背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每学期开展一次四年级以上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建立“一生一档”心理健康档案及“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工作台账,最大程度消除学生心理隐患,让学生沐浴爱的阳光,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