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中小学网络党校
登录 | 注册

【研修心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来源:中小学网络党校 作者:杨龙 发布时间:2022-09-26

古语有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为一名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更应该深刻认识到学无止境,更不能轻易自满,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道德修养,方能不断进步,做好教师立德树人的本职工作。此次本人非常有幸参加“2022年全国中小学德育骨干网络培训示范班”,通过相关德育课程的学习,聆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德育思想与经验,启发良多,受益匪浅。

第一,认识德育,明确意义。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狭义的德育则专指道德教育。总而言之,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德育的特点在于以下三点:其一,培养人的道德。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二,德育追求善良与生活的意义。德育在于使学生知善行善,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回答“人应当怎样生活更有意义”。其三,德育培养人的个性。品德是个性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个性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作用。

第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导是使学生品德健全发展不可或缺的指针和动力。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各种群体活动,是德育最有效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只有老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以实在的道德行为影响学生,学生才能信服老师的教诲。否则,教师言行不一,则极易给学生带来负面的示范效应。《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到关爱学生,以尊重而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学校的温暖,如此,德育方能落到实处。

第三,与时俱进,终身学习。随着时代变化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教师的德育举措也要适应时代变化而做出改进,不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身为德育工作者的一线教师,须注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及时了解国家教育部门制定出台的相关德育内容,学习最新的德育理论知识,积极研究参考其他老师优秀的德育经验,并结合自身教育实际与学习能力,加以学习,积极实践,并根据实践效果进行改进总结,坚持执行好的经验,积极吸取教训,加以反思改进,不断提升自身德育能力,才能做好立德树人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第四,多管齐下,务求实效。德育并非仅仅只是老师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家长配合。家庭教育是德育的第一步。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务必保持良好的家校沟通,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家校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共同关心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力所能及的志愿公益服务和课外活动等(如参观红色革命圣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熏陶学生的道德思想。

在此次研修活动中,通过学习相关德育课程,我获益良多,深刻了解了德育的意义和使命,深入学习了先进的德育经验和方法,并决心在日后的教育生涯中予以笃行实践。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师者,唯有秉持高尚的师德,践行良好的德育理念,方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马集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