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学习 操作指南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河南】找准教师角色转变发力点 做好育人方式变革新起点

来源: 中小学网络党校 作者: 宋丽媛 发布时间:2021-10-29 13:47

2021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网络培训”。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家讲座,也有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的实践锻炼。此次培训,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班级管理经验增长,更让我感受到了各位专家对学生的博大爱心。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党的百年华诞,教育工作将迎来新的春天。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教育的话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上的一席话刷屏网络。唐校长谈到:“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我想,这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毕生所追求的目标,更是新时代教师角色转变与育人方式变革应有的题中之义。如何“立德树人”,“家校社”如何“协同育人”,教育质量如何进行“动力变革”,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时代有所呼,教者有所应。庆幸的是,我们学校每一年、每一学期重点工作的梳理及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一直都走在最前沿。特别是今年开学初我校书记杜伟强更是提出了“以教师角色转变撬动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宏大论点,发出了“打开学校、解放教师”的振聋发聩之音,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震撼。作为一名教龄18年的学科教师,作为一名天天关注孩子、与家长打交道的班主任,一路走来,我对此深有感触,借此机会,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把握根本任务,当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者”

(一)事事皆教育

教育不是戏剧,少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教育是过日子,也许是平淡的,但能坚守住这份平淡,就会成就卓越。一位教师,只有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名“教育者”的身份去捕捉并反思教育中的细节,才能助力学生的成长。我们一直提倡,每个课堂要有故事,每个班级要有故事,每个学校要有故事,教师要做教育生活的观察者、儿童的研究者,创造、记录并积累自己的教育故事。有了教育故事,才会有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才可能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班级的讲桌上,总有一个“小本子”,本子上每天都会记录着简短的一两句话,内容是“班级每天所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学期结束我会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个班级小故事。作为班主任,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会有故事发生。我们除了要对教室里每天甚至每时每刻发生的事件保持敏感外,更要对遭遇到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疑难杂症”,进行艺术化地处理、应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大声批评、反复叮咛,也许比不上一抹关注的眼神、一次善意的询问、一个就地取材的故事。只要我们善于捕捉细节,抓住教育的契机,把事故变成故事,一定会有着良好的教育效果:

故事一:谁摔坏了我的杯子?

周一上午放学时,听到教室外面“砰”的一声,是水杯掉在了地上的声音,当时也没在意,以为是学生不小心没拿好。过了一会儿,学生都下去站队了,我也准备离开,这时小尚同学很紧张地跑到我面前,对我说:“宋老师,我刚才拿自己的水杯时不小心把小彤的水杯碰到了地上,杯盖摔烂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虽然是无意之过,但心里是难过的,是害怕的。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杯子应该如何处理,而是表扬了小尚同学,表扬他的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并承诺会帮助他处理好这件事。因为我知道,杯子掉地上后,小尚把杯子拾起来后才发现摔坏了,自己跑下楼站队,最后经过反复的思想挣扎,又跑上楼向我说明情况,孩子做出了选择,选择了诚实,选择了担当,选择相信老师和同学的谅解,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帮助每一个孩子,同情每一个孩子。送完队我第一时间分别给两位家长进行了沟通,告诉他们不要责怪孩子,都是无意之过,因为两方的家长都在一个单位,素养都比较好,相互谅解,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解决了这件事。下午到校后,我利用看书的时间,把事情的经过讲给了同学们,对全班同学进行了教育,特别表扬了小尚同学“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的行为,并推荐他为第二周的“先锋队员”。事故变成了故事,成为了很好的教育素材,诚实、宽容、担当以及以后如何摆放杯子、拿杯子、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信任,也都在这次“水杯”事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实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班主任经常会遇到,无论是有意、无意之过,缺少的是那份担当,有时还会为自己的过错找理由。

我们是班主任,是教育者,小学教育是为学生打底子的事业,为学生打下“身体的底子、知识的底子、精神的底子”。学生毕业后,所学的文化知识可能印象不深刻,但一件教育事故的处理可能会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只有教育理念和我们的教育角色发生改变,我们的育人方式才会发生变革,才能让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家校关系的融合不只体现在一次家长会、一次电话,更多的是我们对待孩子、对待突发事情的处理上,是否共情、是否有同理心,是否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信任。

故事二:他被罚站了

一节自习课,走进教室,孩子们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看书的、有做练习的、有做手工的……彼此都不影响。看到我进教室,大家都抬起了头,目光转向了后面的同学——文文,很多同学脸上的表情似乎在期待什么。文文被班干部罚站,老师肯定会批评他的,同时也会表扬班干部能够很有方法地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很多同学可能会这样想。但此时我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一时间很同情这个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更多地受到同伴的教育和影响。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自信、尊重宽容、互助互爱”的良好班风,要会借助同伴的力量去改变我们的学生。我们只需要把这种价值取向和做法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这就是一个班级的隐性文化,也就是我们育人方式的变革。

接下来的班会课,我首先提醒班干部:“文文同学在第一次扰乱课堂纪律的时候,作为同桌和周围的同学应该友好地提醒他,给他一次机会,他就知道你们是在帮助他,也许就转变了态度。在管理班级上,要体现出真诚,以帮助、提醒为目的,而不是让更多的同学被老师批评,否则的话称不上老师的‘小助手’。”同样,借这个机会,我也给全班同学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当发现其他同学有不文明行为时,我们作为旁观者不应“视而不见”,更不能看他人笑话,而是在第一时间帮助他、提醒他、制止他,这样他就不会被老师批评、被他人责怪;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失,今天是文文明天也许就是其他人。如果,今天有一个同学提醒了他,他就不会被罚站,相反,他会感激提醒他的同学,受他人影响,文文今后也会这样主动帮助别人,我们的班级会更加和谐,可是我们都做了什么?我们应该反思我们自己。

童年会贯穿一生,并成为生命的底色。一个人在童年里得到过尊重、关爱和幸福,成年后会活得自信而舒展。从这点来说,小学班主任这份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更需要共情,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增值服务。

(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个孩子,一个世界。欣赏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承诺。活动全员参加,班干部轮流制,六一节给每一个孩子定制“奖状”进行多元评价,60个新年红包既是鼓励又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联系,班级群内每天发布“班级好人好事”,欣赏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给他们以自信和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屹立在课堂中央,屹立于这个校园的中央,屹立于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心中。

朋友家的一个孩子,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因为他的爸爸是一名医生,给很多人看病,让很多痛苦不堪的病人变得健健康康。进入小学后,她的梦想发生了变化,想当一名英语老师,教书育人这深层的含义孩子可能不太懂,问她原因,她说因为喜欢自己的英语老师,所以喜欢上英语课,更想当一名英语老师,像现在的英语老师一样教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梦想可能还会有很多次变化,作为老师能被孩子喜欢且崇拜,成为自己的梦想,这是老师多大的幸福啊!梦想的改变来自教育的力量,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者,我们更是点燃学生梦想的那烛火苗,架起学生梦想的那座桥梁。面对新时代教育质量的改革,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角色发生转变,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更何况,教育是超前性的投资,有滞后性的效应。

二、强化沟通协调,做学生和家长凝心聚力的“引导者、学习者”

(一)向学生学习,相信每一位学生

开学第一周,接学校通知,我们中队要作为试点,进行“向雷锋叔叔敬献红领巾”的活动。活动分工明确后,我就提醒孩子们积极准备:有主持人、中队长讲话,有小队长整队,有讲雷锋的故事等。第二天就进行了第一次彩排,彩排的结果让我很担忧,总感觉孩子年龄小,很多字不认识,更多的是学生害怕,对着话筒直哆嗦,拿着稿还读不下来,更何况是脱稿。我当时有一个念头:放弃吧,给学校说说,调整年级,放在中高年级如何?回到教室,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学生坚决不同意,并安慰我说:机会很难得,只要加强练习会完成的,肯定没问题。是学生给了我自信和力量,经过双休日两天的练习,在周二的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那么自信,语言铿锵有力,表现大方自然,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活动进行中,我更多的是欣赏、骄傲。

班级文化的布置、座位的调整、班级小家务的分工与评价,你一句我一句,大家的智慧显得那么重要;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力,想说、敢说、会说,说什么都有道理。我们要转变教师角色,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给他们话语权、参与权,用不同的语言评价体系肯定他们的想法和做法。长期处于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成长和成功也是幸福的体验,我们的育人方式也在发生着意想不到的变革。

(二)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聆听、学习、融合、提升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甚至在我们之上。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带班仅靠班主任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改变这种教育状态,转换我们的角色,成为学习者。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推动家校融合,追求“家校共育”的真落地。成立家委会、邀请家长们参与班级活动,无论是线上、线下的交流我们都要尊重和友好对待每一位家长,语言诚恳、换位思考等。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对每一位教师都是挑战,而要赢得挑战唯有学习提升这一途径。聆听学生家长的声音,从而凝聚学生家长的力量来共同教育学生,这应该成为教师的基本功。

三、勤于思考钻研,当好班主任专业方向的“思想者”

教育需要打磨。打磨即反思,只有省察自己的教育生活,教师才可能逐步丰富自己的生命,并逐渐走向优秀。所谓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及其背后的理念进行旁观者式的追问。追问自己的教学习惯,拷问自己的心灵,剖析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育事件。教育是“亢龙有悔”,而不是骄傲自大。“悔”的存在,表明我们对教育还留有遗憾,我们对教育向往美好、充满理想,我们要不断超越自己,向更好的自我迈进。

教师角色转变与育人方式变革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广大教师角色转变的量变聚集,是推动形成育人方式变革聚变效应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育人方式变革所形成的成果,又是进一步解放教师、更好实现教师自身发展进步的保障。我们应清醒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着力推动教师角色转变与育人方式变革的良性互动、彼此支撑,实现课堂育人与课外育人相互交融、同频共振。

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总之,此次培训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我会以此为契机,努力完善自己,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围绕发挥班主任职能作用和强化专业学科引领示范效应,聚焦推动教师角色转变与育人方式变革的目标任务,以工作室项目组为载体,继续发扬优势、改进不足,更好地培养学生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让他们更加充分地享受到“优雅起来”的教育,更有底气地赢得未来的幸福。

(作者单位:许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