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学习 操作指南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四川】从“陈妈妈”到“老大”——我的班级管理转变之路

来源: 中小学网络党校 作者: 陈华春 发布时间:2021-10-29 13:47

“作为班主任,我坚持做班主任就是做母亲。我认真负责,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爱学生,尤其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更是“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倾注热情,精心培育。学生们亲热地称我为‘陈妈妈 ’。”这段话来自我的评优材料。

 “陈妈妈”是这届学生之前当班主任的我的真实写照。那时候的我,事无巨细,对学生的关照甚至超过了我的儿子——记得我儿子小学时写的作文这么写道:“有时候,我宁愿当她的学生。”曾经的我,也着实为自己的这个“陈妈妈”称呼而骄傲。

而今年七月,刚毕业的一班娃,却不知什么时候,将这个称呼变成了“老大”。

我想从这个称呼的变化探索些什么来,便仔细梳理我对一班娃的教育心路。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千头万绪,太多太多,理不出一个核心来。这时,恰逢中小学网络党校2021年全国中小学网络班主任培训学习开始了。这一次学习,有掷地有声的实操经验,更重要的是有理论引领。卜玉华老师的《班级工作的实践与管理智慧》,张胜利老师的《新时代班级管理智慧》,石梦媛老师的《“小班主任”与素质教育》,谈兵老师的《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一个个充满智慧的班级管理策略,既让我从中得到了做班级管理的启发,还从中找到了自己对一班娃实施的教育理论支撑。这些点逐渐清晰了起来,汇聚成一个核心——转变角色定位,构建自主管理新模式。“陈妈妈”体现的是班主任本位,我是施爱者;而“老大”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管理。对于学生而言,我是一个指导检查者,是他们的精神领袖。

下面,是我根据本次学习梳理而得的我从“陈妈妈”到“老大”班级管理转变之路策略。

一、品牌打造

1.千方百计树立我的形象,让学生“亲我”

“亲其师,信其道”,是我们中国教坛上的一句古训。怎样让学生“亲我”呢?

初接这个班时,我发现了他们还有许多要改变的,他们呢,又懒散惯了,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总是和我斗智斗勇的,我这个“陈妈妈”想好好关照他们都没机会。

于是,我不时会亮出一招:夸自己。“我是谁,你知道吗?回去在学校公众号上查查!”有学生答道:“知道,你是明星班主任,还是……”“知道什么是明星班主任吗?俺这个称号不是虚的,想当年……”我给他们讲起了我教育以前学生的故事和评明星班主任过程。

当有上届学生来看我的时候,我总会让他们给师弟师妹们讲几句。每逢他们夸我时,我便得意地站出来亮亮相。

我故意将上届学生做的成长纪念册放在前面的书包柜上。下课时,有人去翻看,“哇,陈老师还上电视了。”这时,我便很得意地说:“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你们还不把我放眼里,总有一天得让你见识见识。”

我得奖了,会拿到教室去走一圈;我的公众号出新文章了,会让他们先看。每一次得奖或受表扬时,我都会或高兴或得意地去和他们分享。

我这样夸自己,并非是为了自我炫耀,而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哇,原来陈老师老师这么厉害,我们要好好跟着学。学生以“师”为荣,也为“亲师”奠定了基础。

2.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好课赢得学生的心

张胜利老师在《新时代班级管理智慧》讲座中说:别只顾忙于管理而忽略了教学。打铁还靠自身硬,班主任的威望首先来自于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自我感觉我的课上得并不好,但每一届学生都说我教得好,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努力从学生角度精心来准备课,上课注意课堂的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吧。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会给他们讲课文背后的故事,讲我自己经历的类似的事情,讲上届学生的故事。他们说喜欢这样的课,因为不枯燥,还让他们长了见识。于是,我悟出了:我们的语文课,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教授课,更应该是儿童文学课,生活的课。

二、拥有一颗童心

专家们在讲座中大多都谈到要尊重学生,要有一颗爱心,要有耐心等等,其实,如果老师有一颗童心,这些全都能做到。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重生为小孩,不失其赤子之心。怀着童心去教育儿童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然后才能教育他们。

我这个人,没啥优点,自我感觉我最大的优点就是拥有一颗童心。我也会用我的一颗童心去影响学生。高年级了,学生开始模仿成人,故作成熟。此时,我会借助书上的文字,或用我自己的故事,上届学生的故事等来给他们讲拥有童年的美妙,让他们感受童年消逝的可悲——“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告诉他们,我不喜欢那些早熟的小大人,童年就该有童年的样子,他们应该好好享受好好展现自己的童年。

我喜欢带着孩子们去遇见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秋天,我们的校树银杏黄了,我会带着孩子们和银杏共舞,玩各种银杏叶游戏;难得冬雪飘下来,大人欢喜,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怎么能耐得住?这时,我的语文课便给了他们,让他们在操场尽情享受这难得的遇见。冬日暖阳下,我们的课堂搬到了操场。

我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快乐时光,也记录下了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生活中,遇见美好的或者有意义的东西,我会很兴奋地发到群里和孩子们分享。渐渐地,他们也会将自己感动的、觉得美好的、有意义的东西分享到群里。向上而生,向美而生的班风,也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形成了。

三、慢一点,静待花开

张胜利老师说,教育是细功夫,班级管理是慢功夫。

想当初,刚接班时,一班娃总和我斗智斗勇,我又急又气还心累。后来想到他们的中队名——静待花开,我便开始围绕这个做起了功课。

我允许学生犯错,给他们犯错改错的机会,允许他们在我批评教育时反驳,但是如果自己确实做错了,就必须承认并改正。我批评错了我道歉,他错了,他必须承认并改正。

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我用显微镜去发现,用放大镜去放大,给他们成长的时间,耐心听他们成长的声音,给孩子信心,同时也给我和家长信心。

我将班训定为“静待花开,不放过沿途最美的景。”因此,我们的班级活动总是会在学校活动中挖掘我们的特色。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中,我们的劳美空间,孩子们一起商量种油菜花。大家的意思是等油菜花开的时候,他们也该开花了。在照料油菜花中,孩子们渐渐懂得只有用心浇灌,才能静待花开,从而悟出,在成长道路上,师长们的精心照料,还有自己的努力付出,才能换来自己的“花开”。油菜花开后,孩子们每人带了一棵自己最想种的菜来种。这是孩子们最喜欢最激动的事儿。他们小心翼翼地种下菜苗,每天都会去关注自己的小苗。每每有发现,总是会急着分享或者报告。每个孩子种下一棵小苗,也种下了自己的一个希望。他们精心照料小苗,期待小苗花开,期待小苗结果,也在期待自己的成长收获。劳动教育与美育、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孩子们便在这样的过程逐渐获得向上而生,向美而生的动力。

四、相信学生,给他们机会

“班级应为学生提供条件,创设舞台,给予帮助。班级管理应是解放而不是束缚学生,是激发而不是控制学生,是尊重而不是漠视学生的权利。”

石梦媛老师有她的小班主任,而我有我的“天团”。到了五年级,我们的班级事务基本上放手给干部做了。我称他们是我的天团。我天团里的人,必须要为同学服务,帮我解忧排难的,不能给我添麻烦。我放手让他们去干,他们每一个都可以代表我。这些小班主任们有了权力,凝聚在一起,班级事务大家一起商量着就干了。而且孩子王管孩子,更有他们的一套知己知彼的方法。

“天团”很强的向心力也吸引了一些不是干部的同学主动参与进来。谁要是损了班级荣誉,大家强烈的荣辱观都逼得那人下次再也不敢犯。上学期,我们班纪律和文明双面流动红旗常挂教室门口,这与他们的管理分不开的。当然,我是留了一只眼睛盯着他们,我得当好我的指导检查者,免得他们滥用权力。

五、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书香浸润的童年是最美的童年。“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是我们班孩子的共识。每天中午的自习时间,孩子们捧一本书静读;每晚七点半到八点半,各小组群里的读书讨论分享相继展开;每周五的集体分享,更是让读书活动推向了高潮。有老师在夸一班娃时说被书滋养的娃娃就是不一样,我带一班娃阅读,真的让他们变好了。他们读书,我也读书,我们就都在阅读中成长了。

六、保持“最美的距离” 处罚有度

张胜利老师说班主任要与学生保持“最美的距离”,在威严与宽容间保持与学生的“若即若离”的和谐之美,使学生因信任、喜欢而愉悦地接受你的教育。一般情况下,我都对一班娃很宽容。但是不是一味地宽容,我和他们保持“最美距离”,这样他们才会有敬畏感,神秘感。所以谁要是触犯了班规,那么,我就会如他们所形容的一样:“陈老师翻脸比翻书还快,前一秒可能还在对你笑,下一秒就可能会让你哭了。”

记得有一次,班长他们那一组值日时因教室卫生差被扣分了,而且情节严重——那天早上教室后面的地根本就没扫。而这里本该班长扫的,她又安排另一个同学扫这里。结果那个同学是个慢性子,磨磨蹭蹭好久,终于拿起扫把,结果值周老师已经来检查了。按照班规,他们要为同学劳动服务四周——我们班的卫生值日是分单双周,你帮了单周,当然得帮双周的同学啊。因为我读小学时,最喜欢的就是轮到我扫地的时候被罚扫地的同学帮我做了。所以制定班规时我让学生选择处罚方式的时候,结果他们都选了罚扫地。其实我们都不是懒,而是喜欢放学时那种赶快飞出笼子的感觉。

但班长觉得委屈,当时就哭了,回去后借口脚痛让她妈妈打电话求情。我没有直接答应,只是让她妈妈放心,我会根据情况灵活处理的。打扫四周,确实不容易。而且处罚太长,学生也会疲劳的,那么也达不到处罚的效果。于是,我就鼓励他们认真扫地,表现好,两周不扣分就不再罚扫了。学生看到了希望,扫地也不用我操心了。

当然,处罚不是目的,让学生能知错改错,才是最好的。而且,处罚不能太长,也不能总是对一个学生处罚,要不然不说引起家长的不满,学生对此处罚疲了,我们也不能达到处罚的目的。

转变了角色定位,构建自主管理新模式,“陈妈妈”便变成了一班娃的“老大”。送走了一班娃,九月,我迎来了我的一年级六班娃。我开始在班里实践着参加本次培训所得,将我的班级管理分为三个阶段——班主任主导,学生参与管理班级;师生共同管理班集体;学生自主管理集体。特别是像谈冰老师那样充分利用小岗位,大舞台,更细致地进行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像石梦媛老师那样培养小班主任……我在点滴中去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与习惯,相信这样的铺垫,一定会迎来六班娃自我管理的美好明天。

小语界大咖张祖庆引用学者李海林先生的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图来说明,好多老师只能成为骨干教师而不能成为卓越教师,其关键的原因就是积累了一定程度的经验,但缺少反思。自认为我是一个骨干教师,有一定经验,亟需理论和策略指导。本次培训,有道有术,提升了我的治班理论水平,也为我的实操提供了指导策略,还促使我在治班上会思会变,开启了案例分析与教育叙事写作,开始朝专业化道路迈进。有本次培训所学的指导,相信我的班级管理之路,也会越走越宽!我也将带着这些收获,去影响我的孩子们,去影响我周围的班主任们!感恩这个暑假美丽的遇见!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都区繁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