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服务热线:400-811-9908 操作指南

第七期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学习心得(20)| 坚持“向上”“向善”引导 落实立德树人重任

来源: 中小学网络党校 作者: 王多国 发布时间:2024-06-18 10:35

唐朝名臣魏征谏太宗时曾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奠基的教育,德行教育才是根本。道不正,则不能远行,根不固,则不能长高,教育就是一个扎根生长的过程,德行教育是一个将道内化于心的过程。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而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育人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能够为学生“向上”和“向善”奠定基础,那大概就是帮助学生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而这,也正是基础教育价值的真实体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际上就是强调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向上”“向善”的价值引导。

青少年时期在学校里形成的“向上”的意志和信念,使同学们始终无怨无悔,永不言弃,在人生之路上不退却。而这,正是幸福感之所在。

“一辈子做好人”,也是基础教育为人的一生打下的最重要的基础。《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就是修身之学,是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对“止于至善”,学者们的解释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精神都是要通过道德修养而达到并保持人类最高的善。通俗地说,就是要做品德最好的人。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修身。修身是人生的基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大学》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即在于修身。因此学校教育应从引导学生修身开始,为他们一生向善打下坚实基础。

那么如何使“向上”“向善”教育能够落地生根,具体抓手是什么?需要通过构建“责任、尚美、感恩”文化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即灵魂和精神,是历史发展、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强大动力和内核。一个家庭的文化是教养,一个民族的教养是文化,而对一个学校来说,文化则是在“立德树人”宗旨下育人成才的教之魂、校之根。面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立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及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构建“责任、尚美、感恩”为主题的的学校文化。通过此文化的构建,做有魂有根的德育。

一、责任文化的构建——责任教育 践行担当(“向上”的教育)

我们应将“责任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引领广大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责任教育”践行责任担当。教师和学生在“责任教育”的熏陶中,形成“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信念,自觉地负责任、担责任、尽责任。从教师层面来说,就是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强化职业责任感,对教育教学行为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负责;从学生层面来说,就是激发责任意识,践行责任行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新。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践行和落实:

(一)完善制度,形成独特责任体系

把责任作为心正行正的首要素,以落实责任教育为核心,学校构建“责任制度流程”,明确教师和学生责任制度,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履责、人人尽责”的局面,让“责任文化”踏实落地。一是狠抓各岗位责任落实,制定完善学校各岗位职责;二是建立学生自治自理制度;三是狠抓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四是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

(二)立足教学,全面渗透责任教育

学校从课程与教学渗透“责任”,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把责任教育目标与各学科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结合起来。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文化”品质。比如数学课上,利用“数学史上的中国之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历史课上,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入讲述,增强学生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思政课上,通过社会法治和时政新闻等现实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家国责任”根植于心,努力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利用文学作品走入诗人圣贤、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感悟民族优秀文化,体味美好情感道德,使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担责、对学校守责、对社会负责。

(三)拓展载体,涵养内在责任意识

开发“责任文化”校本课程,形成校园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逐步做到自觉实践、自律修身、自愿服务,让学生心有责、行负责,保持人生的正向发展,奠定未来成功的人格基石。比如开展新生集训、心理健康讲座、学生会干部竞聘等,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对他人负责”;组织“我给父母的一封信”“今天我当家”系列团队行动、“劳动教育家务化”成果展示,让学生学会“对家庭负责”;举办“我是七中人”系列宣讲、“学法典、守法律”手抄报比赛、“我是校园文明志愿者”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对学校负责”;开展“小小爱心、资助困难学子”“文明交通我先行”“我是社区垃圾分类管理员”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对社会负责”。

二、尚美文化的构建——尚美教育 润泽生命(“向善”的教育)   

“尚美文化”源于尚美教育,主张“尚美而教,向美而长”。“尚美”就是见贤思齐、见智思学、见美思从,新时代赋予了尚美教育更多的内涵,崇尚、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既是外在的、物质的,也是内在的、精神的。

尚美文化从三个方面去践行和落实:首先在校园环境和精神文化的整体建设上,树立人人崇尚美的价值导向;其次立足教学、德育的全过程倾心培育学生,以美益智、以美养心、以美尚德、以美健体,在有效育美之中创造美;最后致力于每个学生的未来成长,引导学生向美而行、美美与共,人人传承美。通过尚美品质的培养,真正为学生构建理想美、涵养精神美、培育精神美。

三、感恩文化的构建——感恩教育 激发美好(“向善”的教育)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行为,也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感恩是立德之本,是人性中最闪耀的光芒。“感恩文化”是基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人生的必然所需。“感恩”品质的塑造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明事理、知情意。建设“感恩文化”,要从思想上充分知恩,从情感上自觉感恩、从实践中学会报恩。

我们可以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感恩他人(同学、同事、朋友等)五个方面去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

学校感恩文化从三个方面去践行和落实:围绕“知恩、感恩、报恩”,把感恩的主题细化,分三个年级依次开展,每个主题做到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层层相扣,步步升华,在三年的育人过程中实现“知恩于心、感恩于行、报恩圆梦”的自我提升。

学校文化应该是植根于每一位师生心中的一种精神,一种习惯,一种内涵,一种底蕴,一种个性。它需要积淀,它能够传承,它是学校的办学魂魄,学生的成长指引。学校将以“责任、尚美、感恩文化”为核心,强化文化育人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将继续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 投稿
  • 证书查询
  • APP下载
  • 收藏